科研处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7日 16:07 点击量:[]
各系院,各处室:
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集中申报2025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通知》要求,现就组织申报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条件
本次集中申报的省基金项目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B类、C类)、面上项目。项目执行期3年。
(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
支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研究,培养一批进入国家和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申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依托单位全职在岗人员;
2.2025年1月1日男性未满40周岁(1985年1月1日后出生),女性未满43周岁(1982年1月1日后出生);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学位;
4.未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未获得过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资助。
(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
支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发展潜力较大的青年学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研究,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快速成长。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申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依托单位全职在岗人员;
2.2025年1月1日男性未满38周岁(1987年1月1日后出生),女性未满40周岁(1985年1月1日后出生);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学位;
4.未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原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含海外项目);未获得过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及其青年人才计划资助。
(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省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自由探索或目标导向的创新研究,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万元。申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依托单位全职在岗人员;
2.2025年1月1日男性未满35周岁(1990年1月1日后出生),女性未满38周岁(1987年1月1日后出生);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4.未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四)面上项目
支持科学技术人员围绕我省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较为深入的科学研究,推动符合我省战略需求的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申报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依托单位全职在岗或全时双聘人员;
2.项目执行期满之日未到法定退休年龄(1967年10月1日后出生);
3.具有从事所申报领域的研究经历;
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博士学位。
二、申报要求
(一)限项要求
同一科研人员同一申报年度牵头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数量不超过1项。
(二)支持方向
与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技能作业机器人、深海深地深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现代海洋、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盐碱地综合利用等10个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基础研究重点支持方向联系紧密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不属于以上领域的项目,也可申报。
(三)申报人要求
1.不受理博士后、在读全日制研究生身份的申报人申报省基金项目。在职人员身份进站博士后可依托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申报,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应为省基金依托单位。(我校为省基金依托单位。)
2.有省基金项目执行期满应验收但未进入验收程序的项目负责人,暂停省基金项目申报。
3.申报人应科学填写项目内容,项目一经立项,申报时填写的相关内容将转为项目合同书对应内容。
4.参与人员与申报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参与人员所在单位视为合作单位,合作单位不超过2家。依托单位须与所有合作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盖章)并作为申报材料上传,协议须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分工、经费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联合申报协议应覆盖全部项目周期。
5.申报人不得在同一年将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项目类型、由不同申报人或经不同依托单位提出申请;不得将已获资助的项目重复提出申请。如发现多头或重复申报等问题,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记入科研诚信档案。
6.项目研究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7.如项目涉及科技伦理与科技安全等相关问题,申报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并以附件上传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意见等相关证明。
8.申报材料和相关证明材料不得包含禁止公开的涉密内容或申报人要求保密的内容,如涉及需脱密后提交。
(四)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直接给予”政策
1.申请“直接给予”政策条件
符合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申报条件;博士毕业于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位高校或自然指数前100位高校院所(按最新版本,名单见附件),自2023年1月1日起首次全职来鲁创新创业。
2.按照申报系统提示上传的证明材料
博士毕业证、学位证、不低于3年的劳动合同。博士毕业12个月以上签订工作合同的还需提供空档期非在鲁工作(学习)证明。
三、申报工作安排
(一)系统填报。申报人通过山东省科技云平台(http://cloud.kjt.shandong.gov.cn/,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系统),使用省政府统一服务门户注册的个人账号在线填报。
(二)材料提交。申请人在完成系统填报后,需及时告知科研处,并将最终系统导出申报书、符合“直接给予”政策的证明材料等申报材料通过企业微信邮箱发给科研处虞湛。
(三)审核推荐。申报人提交申报材料,经学校审核、主管部门推荐至省科技厅。
(四)时间安排。系统填报从2025年4月10日(周四)10:00开始,学校审核截止时间为4月30日(周五)17:00。请项目申报人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系统申报。
四、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科研处(图文信息大楼918室)
联 系 人:虞 湛
联系电话:6819748、15069354868
科技云平台技术咨询电话:0531-51751080
申报业务咨询电话:0531-51751109、0531-51751138
附件: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位高校、自然指数前100位高校院所名单
科研处
2025年4月7日